【食譜|今晚的菜色靈感就到市場找吧!「角椒鑲肉」】
這陣子天氣過於悶熱懶得到市場買菜,雖然仍有下廚,大概就下班後到有冷氣的有機食材店,眼下有什麼材料就煮什麼料理。
終於下了點零星小雨,溫度稍稍降了一些,趕緊上市場買菜去。
第一站是老闆對食材非常有熱情、全省各地找小農進貨的有機蔬菜攤。「妳怎麼這麼久沒來?有很少見的有機角椒喔。」這是傳統市場才有的人情味,記得老顧客、也記得他們的口味喜好。
今天走隨性路線,先看有哪些材料再決定菜單。買了角椒,那就來鑲肉吧!
「唔,我要一百元的絞肉。」這也是傳統市場才有的買法,若對重量沒概念就用金額來買,邊秤邊評估,太多太少都可以請老闆調整,有時只告訴老闆要做什麼料理幾個人吃他就能幫你拿捏份量。接著去雞肉攤,「給我肥一點的母雞。」完全客製化,切大塊、切小塊、去皮或去骨都行;我曾試過各種包裝雞肉,吃香草長大的、自然放牧的⋯⋯但燉湯還是傳統市場賣的雞肉最濃郁夠味,只要找到可以信賴的攤販,新鮮就很好吃。最後是海鮮,有段時間偏愛網路訂購,撈起來直接在漁船急凍的最好,不過品項選擇太少,導致那陣子我們都在吃小卷、鱈魚和竹莢魚。最近,淡海養殖的魚類改從市場買。買海鮮沒有攤販偏好,看完一輪再決定,以貌取人挑外表最好看的那條魚就是了。「要煎還是要清蒸?」只要在攤販前多思考一分鐘,老闆娘就會幫忙出主意,「乾煎午仔魚不錯,煎得恰恰的很好吃喔。」
我經常在網路買食材,也相當依賴有機食品店,不過還是不能沒有菜市場。在傳統市場買菜的過程是種享受,選擇繁多考驗著眼光,而且常有意外驚喜!
今晚吃什麼?走走走,出門買菜去吧。
#詳細做法在照片
#所有食譜收錄在商店